大型文学期刊《芙蓉》的改版,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注意。该刊今年第4期又集中推出“重塑七十年代以后”专栏,刊载了陈卫、楚尘、棉棉、侯蓓、李樯、魏微等10位年轻作者的作品,显示出其关注文学的敏锐和诚实的眼光。
这些作者大都出生于70年代,当他们开始接触文学的时候,80年代文学的狂飙突进深深地影响了他们,艺术上的反叛和精神上的掘进成为他们踏上文学之路时的精神图腾。与他们的文学前辈相比,他们是几十年来最少受非文学因素影响的写作群体,他们的写作开始于充满商业化诱惑和挤兑的90年代,但对作为精神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文学的痴情,使他们自觉地认同于边缘性、民间性、独立性和非主流的文学立场。正如人们所看到的,这些年轻作者中的大部分还没有经过文坛权威的认可,有的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发表作品,但这并不能使我们无视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们正处于文学才华显露的最佳时期,因此,《芙蓉》推出“重塑七十年代以后”尤为可贵。
从《芙蓉》第4期刊载的这些年轻作者们的小说来看,他们的小说或者释放出想象力的巨大能量,或者表现出准确描摹与传达生活细节和感受的语言能力,他们努力通过对写作的探求与发现,不断拓展自身,表达生命自然而健康的期待。但是,所有这些并非意味着他们的创作是接受同一个标准尺度的衡量,共同享用某种安全舒适却平庸的写作方式,而是竭力从个体出发,达到艺术探索和精神体验的丰富性,在驳杂和多样的精神图景中显示出郁勃的生机与活力。
《芙蓉》主编萧元称,之所以推出这样一个栏目,是因为作为文学的后继力量,70年代人已经无可抗拒地走上了当代文坛,他们中的有些人有着颇为长久的文学积累和很高的文学创作起点,他们注定要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萧元说:“真正的文学创作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体现出人类通过艰苦的语言探索而达到的精神的尊严,真正的文学创作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沦为一种轻率的纯商业性的码字行为”。《芙蓉》推出此栏目,就是要为这样的写作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它向所有真正有才华并且有着严肃的写作态度和为艺术献身精神的70年代人开放,它当然并不代表对这些作家及其创作的最高和最后的评价,但它无疑是把为新的写作提供崭露头角的可能为己任,以使一代人写作的才能不被埋没。因此,它决不是匆匆扯起一面大旗的短视行为,也无意于发起新一轮跑马圈地的文学炒作,它将不定期地在此栏目下刊载7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对年轻的写作予以持久的关注。